第181章-《假如古董会说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2011年一名台湾的老人在博客上登出了一张照片,照片上的画便是《安顺牛场》,这张画被贵州省的一本杂志编辑看到后,得到老人许可,将这画刊登在了杂志上。

    这副画很快便引起了轰动,因为这画上的人物有上百个,场景足足有数十个,有当时各种民族,各种职业的人,老人、学生、商贩、军人、传教士等等。可以说是安顺版的清明上河图。

    只是,这幅画让人震惊,这个画家却一点名气都没有。

    黄源?

    无论是大陆,还是台湾,这个人都不曾在画坛留下过自己的名字。

    这样才华的人,怎么会在上个世纪三、四十年代出现在安顺这个地方,却这么多年完全没有留下一点痕迹?

    这幅画虽是照片版的,但是清晰度非常好,署名清晰。

    一位年轻人找到了杂志社,说想要了解这位黄源的详细信息。一段尘封的历史就此揭开。

    年轻人联系上了老人,想要知道画这幅画的人在哪里。

    老人惋惜说道:“哎,这是我的老友,多年前便去世了。孩子,你跟他有什么关系呢?”

    年轻人顿时泪流满面:“这位黄源先生,极有可能便是我的爷爷,我父亲在世时,最大的心愿便是找到他去了台湾音讯全无的父亲。没想到,找了很多年,终于在这幅画上看到了他的名字。”

    老人深知这事情严重,带着画来到安顺,见到了这位年轻人。

    年轻人手中拿着爷爷年轻时的照片,老人这才老泪纵横:“这便是黄源,是我的好友。”

    年轻人叹息着说道:“当年家里人都到处找他,找不到,只当他在保卫南京的时候就牺牲了,没想到他竟然来过安顺,可是他为什么要来安顺呢?还画了这幅画。”

    老人擦了擦脸上的泪水说道:“孩子,你爷爷当初因为送故宫的文物才来的安顺啊!我们都是故宫人,那时候为了保护文物,不得不隐姓埋名,如果不是留下了这幅画,他当年拼死保护文物的过去无人知晓。”

    画面又回到了抗战时期,黄源刚刚完成这幅画,旁边一个年轻人笑着说道:“你这画的好像比安顺镇上的还要繁华呢。”

    黄源说道:“我希望有一天,我能送文物回到故宫,然后我能带着妻子孩子能再来一趟安顺,那时候,这里拥有真正的繁华,我们也能成为这繁华的一员。”

    画面定格在这里,旁白响起:“很可惜,黄源的心愿没能达成,他跟家人失联多年,直到去世,他再也没能回到安顺。而他守护的那八十箱文物,也被送到了台北,如今存放在了台北故宫。不过,他的家人没有忘记他,去年,他的家人将黄源的骨灰接回了家乡安葬,回家之前,他的孙子带着他再度来到安顺集市,也算是圆了他多年前的一个梦想。”

    灯光亮起,现场所有人都十分安静,似乎都沉浸在那段令人怅然的历史当中。
    第(2/3)页